银幕光影流转,口碑与票房齐飞。这个夏天,中国电影市场以119.66亿的总票房成绩完美收官,不仅创下“口碑十年最佳”纪录,更让我们看到了观众越来越成熟的观影选择。青岛的暑期档票房表现同火力全开,总票房达到1.25亿,观影人次突破335.2万人次,同比增长5.5%,票房省内占比接近2成。
暑期档的火爆,早已不止于银幕之内。从周边衍生品热卖到“票根经济”点燃消费活力,中国电影的红火,正为消费市场注入新动能。周边衍生品收入同比增长120%,达成千亿级市场规模,IP运营正打开电影经济“新蓝海”。
数字背后,市场回暖的信号灯
权威数据显示,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高达119.66亿元,观影人次突破3.21亿,同比分别增长2.76%和12.75%。青岛市综合票房达到1.25亿,观影人次突破335.2万人次,同比增长5.5%,票房省内占比高达19.2%。
亮眼成绩单的背后,是国产电影的强势崛起——国产影片票房占比高达76.21%。截至8月底,全年总票房已冲至393.45亿元,领先去年同期60亿。
暑期档票房五强名单中,国产片占据四席:《南京照相馆》28.9亿一骑绝尘,《浪浪山小妖怪》14.55亿打破二维动画天花板,《捕风追影》8.79亿和《长安的荔枝》6.78亿紧随其后。
全龄共鸣,打破圈层的观影盛宴
这个暑期档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,35岁以上观众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。
陈佩斯32年后重返银幕执导《戏台》,唤起了无数人的青春记忆,35岁以上观众占比近60%,《南京照相馆》也达到43.8%。成熟观众重回影院,为品质和情怀买单——成龙、梁家辉在《捕风追影》中贡献“近十年最佳动作演出”,
亲子观影刚需同样亮眼。《浪浪山小妖怪》凭借国风水墨美学和“无名之辈”的情感共鸣,成功打破“低幼”圈层,走向全年龄段,最终刷新国产二维动画票房纪录。
口碑逆袭,内容为王的时代已来临
“高口碑=高票房”成为今年暑期档最显著的特征。票房前十的影片中,7部豆瓣评分超7.5,其中4部突破8.5分,被观众誉为“口碑十年最佳暑期档”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多部影片的单日票房峰值出现在次周末甚至第三周末,而非传统的首周末。
《南京照相馆》次周末票房6.09亿,较首周末翻近一倍;《浪浪山小妖怪》次周末也比首周多收1亿。观众不再盲目追随营销,更愿意“让口碑飞一会”,等待真实评价后再做选择。
老片坚挺,新片乏力的市场反差
尽管市场大盘表现亮眼,但新片整体表现略显平淡。七夕节单日大盘报收2.34亿,但应节爱情片《7天》和《有朵云像你》均未达到预期,后者首周仅收3180万。
反而是老片持续发力。《捕风追影》上映第三周再收3.2亿,蝉联周冠;《浪浪山小妖怪》第五周仍收1.93亿;《南京照相馆》第六周还斩获1.43亿,持久力惊人。
进口片中,《死神来了:血脉诅咒》次周逆跌15%,拿下7041万;《坏蛋联盟2》累计1.67亿,成为今年首部破亿的好莱坞动画。
地域分布,下沉市场持续发力
从省份来看,广东、江苏、浙江、山东和四川稳居票房前五。广东省以1.3亿周票房蝉联冠军,但四线城市在《南京照相馆》中的占比高达41.45%,成为票房成功的关键。
城市票房排名中,上海、北京、深圳、广州和成都保持前五。全国共有7个城市单周票房突破2000万,19个城市突破1000万,市场基础持续稳固。
产业联动,电影经济超越银幕边界
今年暑期档在大银幕外交出了另一份亮眼成绩——电影周边衍生品收入同比增长120%,市场规模已达千亿级。
《浪浪山小妖怪》上映当天周边销售额破700万元,系列玩偶上线3天卖出1万多件,两款盲盒销量超300万只;《罗小黑战记2》售出14万件周边衍生品。
IP联名合作更是遍地开花。《浪浪山小妖怪》与超30家知名企业达成合作,覆盖汽车、餐饮、潮玩等领域。与某咖啡品牌联名推出的系列饮品,上线3天销量突破500万杯。
票根经济,电影+文旅的化学反应
“跟着电影游中国”成为暑期新时尚。《浪浪山小妖怪》带火山西古建,永安寺、佛光寺等影片同款景点客流量翻倍;《长安的荔枝》取景地襄阳推出特惠礼包;《南京照相馆》核心拍摄地上海影视乐园内的“吉祥照相馆”对公众开放,吸引大量游客。
各地积极推动票根经济。北京市30多个商圈参与暑期档票根活动,观众凭票根享消费折扣;浙江省串联全省200余处景区、商圈和影院打造消费链路。
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,近30%观众专程为电影节赴沪、人均停留6天,产生旅游收入约17.74亿元。中国长春电影节也带动吉林投入1000万元,以观影消费撬动多行业协同发展。
思考与展望:中国电影的新起点
2025年暑期档的成功,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从依赖票房的单一营收模式,转向IP全产业链开发的多元经营模式,中国电影正在构建更加健康、可持续的产业生态。
海外市场的突破同样令人振奋。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《南京照相馆》等高质量中国电影扬帆出海,创下超7.7亿元的海外市场票房佳绩,中国故事正引发全球共鸣。
随着“电影+”生态的不断完善,电影产业的边界不断拓宽,持续为全产业链注入增长动力。从春节档开门红,到清明档、五一档等“小档期”释放大活力,再到暑期档佳作扎堆,中国电影正步入良性发展新周期。
随着开学季的到来,暑期档硝烟逐渐散去。但国庆档已经蓄势待发,多部大片摩拳擦掌。
这个夏天证明了一件事:好内容自己会说话。观众不再为营销买单,而是为品质鼓掌。中国电影正在步入一个更健康、更成熟的新阶段——这或许是比120亿更值得庆祝的事情。
(国庆档待映新片)
来源丨青岛日报/观海新闻 臧婷